面对动荡的外部形势,中国外贸顶压前行。据海关统计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3.61万亿元,同比增长4%。其中,出口增长7.1%,进口下降0.2%。与前8个月的数据相比,三季度的进出口、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分别提高了0.5、0.2和1个百分点。
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结构优化,实现了量质齐升。但也需注意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,外贸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,叠加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,四季度稳定外贸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。
9月当月,我国进出口、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增长8%、8.4%和7.5%,较8月数据有明显提升。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称,9月出口增速大幅上行,原因之一是去年基数较低及中秋节错期导致工作天数增加。若扣除这些因素,实际出口增长动能弱于季节性。此外,受全球AI投资高增及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,芯片和汽车出口保持高增长,有效抵消了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下滑的影响。
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,台风等天气影响也推升了9月同比增速的表现。对美出口方面,9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7.0%,跌幅有所收窄。非美市场如欧盟、东盟及“一带一路”共建经济体的出口持续高增,有效弥补了对美出口下滑带来的影响。
从季度角度看,我国外贸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。王军表示,今年以来,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,我国货物贸易顶住了压力,展现了较强的韧性。外贸大盘稳定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山东五省市对全国进出口增长贡献超过8成。同时,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依然稳固。
增长动能和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。前三季度,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.9%,风电出海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长了23.9%。制造业出口已连续8年增长,专用设备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、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相关产品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。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3.75万亿元,增长11.9%。
外贸主体的韧性也得到体现。前三季度,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达到70万家,超过去年全年总量。跨境电商作为外贸的关键引擎,也保持较快增长。前三季度,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.06万亿元,增长6.4%。尽管出口增幅有所收窄,但拉美电商巨头美客多中国区负责人表示,跨境电商主战场在中国,他们正通过降低入驻门槛等方式推动中国制造端转型跨境电商。
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,四季度外贸趋势挑战加大。冯琳预计10月出口增速可能下行,甚至出现负增长。杨畅指出,上海和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底部波动,显示出口整体呈现底部弱势运行。近期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表现稳定,远洋航线市场运价反弹,带动综合指数上涨。几乎所有航线的运价都出现明显上行。
王军强调,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,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符合各国共同利益。
新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